中职德育课新课改的实施和思考
时间:2013-11-22 08:51:01 来源:
福建西山职业技术学校 点击阅读数:次 编辑:zhizhuan
新课改忽如一夜春风,带来了课堂教学形式的新气象,注重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通过体验获取新知识,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说教方式,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也明显提高。但在享受喜悦的同时,新课改的忧思和困扰也接踵而至,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取得有效突破。
一、当前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从开始试验到全国推广已经几年了,但是部分中职教师课堂教学特别是德育课教学中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部分教师在教学上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
部分教师似乎接受了新课改,但实质上并没有把新课程理念内化,因此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到原来的方法体系中,许多德育课教师只是在有人听课时才尝试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平时上课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2、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还面临着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比如常见的政治课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看,教师仍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不会,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3、教学重认知轻行为的养成。
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些教师只管知识的传授,不管能力和行为的养成,造成学生知行不统一,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关注不足。新课改确定并重视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
4、教学往往整齐划一,“大家同唱一个调”。
用同一要求、标准、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教育学生。势必造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少数活跃学生和尖子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另一些同学游离于课堂教学。新课改的小组探究等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方式,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中,无论是质疑式、讨论式、主题式还是其他的形式,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来实现。在小组内部,各有分工,可互帮互学,也可进行组内交流,小组竞赛。这样可以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促使他们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新课改带来的变化
1、新课改使教师的观念不断更新。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更加关注教育方式的转换,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相融合,课程价值观趋向多元化。老师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新知识、新信息、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具有敏感的思维和学习新事物的意识。我自己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学习,更主要地是要求他们会做人。德育课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学生中间感人的事例,让他们与书中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习内容不空洞,触手可感。这种教学方式,我认为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周围事物的可学习性,另一方面又可激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可以做到,培养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程评价更加注重激励,强调过程
学会尝试采用激励性评语,成长记录,学分制等多种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长,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关注不同学生差异的体验,体现了关注过程的新课改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激励性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最好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在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集直观、实用、高效于一身,在德育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摒弃以前单一的教学方式。
3、教学方式人文化、开放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一是创设了人文的教学情境,把人文关怀的理念投射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长在教育的世界里。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休意识,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教师不再把他们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主人,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力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如:在德育课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学习等都要处处与人合作,可带领学生发现自己帮助他人和受他人帮助的事例,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帮助,才使我们的生命之舟得以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二是创设了开放的教育平台,把学生所学知识延伸到自然、社会、历史和未来中,在学生的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架设了一条通路。各学科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在学习德育课的同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运用所学过的各科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可引导学生用历史知识说一说西部的中华文明,用地理知识说一说西部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用现代化的眼光去看待西部大开发,更可以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说一说: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应该为西部作些什么?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让学生觉得课堂与理想不遥远,我们每个都可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4、学习方式转变到强调主体体验、合作探究。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认真钻研,创造性工作,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参与中学、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并通过体验、感悟、发现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核心目标提出,改革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样,就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条件,养成了他们自强、自信、自立、自主的个性心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愉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进而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弥补一个教师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真正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的同时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德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单中惠.《西方教育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2.郑金洲.《德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