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背景
1、育人点
中职生要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发展有所成就,除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关键,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如何引导中职生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初步学会 “乐”、“勤”、“精”的要求落实到自己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为将来进入职场践行乐业、勤业、精业,争做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优秀职业人做好积极主动的准备,这不仅对中职生具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是作为德育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更是积极倡导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本课的主题是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教材通过讲述爱岗敬业的意义和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知道的基础上,认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规范,激发对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崇敬之情,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自觉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2、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后备军,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态度,事关重大。授课的班级是高二(一)班,学生们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已经成年,但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有限,缺乏工作经验和岗位意识,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对爱岗敬业的重大深远意义,理解不深、不透。特别是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好逸恶劳、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频繁跳槽等不良工作作风,还存在着职业偏见,这些都影响中职学生对职业态度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3、教材分析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是高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第二目内容。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大纲将其列为应懂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重点把握。只有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才能在工作中自觉践行,这对中职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本课时按照知—信—行的逻辑顺序进行。本节是第四课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意识,本节的学习将为今后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
(1)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
(2)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
2.情感态度观念
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
3.运用
能够自觉选择正确的工作态度,学会将“乐”、“勤”、“精”的要求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为将来践行乐业、勤业、精业做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爱岗敬业的意义;培养乐学、勤学、精学的品质 |
教学难点:乐业、勤业、精业,认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关 键 点:学生能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内涵、具体要求,并落实到专业知识学习当中去,培养乐学、勤学、精学的品质,为将来工作做准备。认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态度。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模拟角色法、案例分析法、现场调查法、问题启发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设问:“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感人之处是什么?”
生观看视频,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师总结归纳,她身上体现了:在危急时刻,用生命来捍卫职业操守的崇高品质,这就是忠于职守,这就是爱岗敬业。
2.图片展示:暴雨过后,一名交警在齐膝深的积水中指挥交通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爱岗敬业”产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从而促进学生对“爱岗敬业”内涵的理解。
【探究新知】
一、爱岗敬业的意义
(一)爱岗敬业促使个人做好本职工作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刘怀玉的案例》。
问题一:刘怀玉早来晚走,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体现出怎样的职业道德?
问题二:他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专家、全国劳模,靠的是什么精神?
问题三:爱岗敬业对事业发展有何意义?
引导学生赏析漫画“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 与刘怀玉形成鲜明对比,从反面说明不爱岗敬业,必定做不好本职工作,将会导致下岗失业。
引导学生看教材:78%的人认为“爱岗敬业”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结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进而取得更大成就。
德育效果: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岗敬业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选择正确的职业观。
(二)爱岗敬业促进行业发展
模拟角色:假如你是幼儿园园长,你会要求你的幼教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模拟角色思考回答:我希望......因为大家都做到爱岗敬业,一定会促进整个幼儿园的发展。
学生齐读:教材46页爱岗敬业宣传画的内容。
教师点拨:在当今社会,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对每一个员工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得到发展,从业人员的利益也会增加。
结论:爱岗敬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使各行各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爱岗敬业推动社会进步
引发学生联想:如果整个社会当中,人人爱岗、各个敬业,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结论:爱岗敬业能够造就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师点拨:在当今社会,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对每一个员工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爱岗敬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使各行各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继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那么爱岗敬业的要求有哪些呢?
二、 爱岗敬业的要求
(一)乐业的基本要求
现场小调查:阅读课本47页材料:小陈的故事
思考问题:
问题一: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做某件事情一开始很感兴趣,时间一久就感到厌烦了?
问题二:小陈是如何从工作中挖掘出乐趣的?
问题三:如果将来对工作产生厌倦,你会怎么办?
学生带着任务分析材料
学生阅读案例问题【1】--【3】,然后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回答正确有效的予以加分鼓励。计入过程性成绩
教师点拨: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工作着的人才是最快乐的,工作中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我们感知乐趣的心态。乐业要求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只有乐业是不够的,请继续阅读材料。
(二)勤业的基本要求
阅读教材小胡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小胡为什么能得到提升?
问题二:小胡有什么过人之处?
全班同学抢答,表述清晰,观念正确予以加分鼓励,计入过程性成绩。
问题三:在学习和班级工作中,你能做到像小胡那样吗?请举例说明。(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勤业要求我们有忠于职守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勤奋的工作精神。
有一句名言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因此,要将工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除了兴趣、爱好和勤奋、刻苦,还必须努力做到:精业。
(三)精业的基本要求
播放“状元360超级点钞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什么叫“绝活”,视频中多种方法点钞,算不算?
问题二:这些绝活,她是怎样练成的?
问题三:你打算如何将“精”的要求落实到学习、工作当中?(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要做到精业,必须不断学习;必须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这对于我们现在成为优秀学生,将来成为优秀教师,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乐业、勤业、精业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
|
![]() |
|||
![]() |
|||
精业
乐业
结论:乐业、勤业、精业,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阅读教材陆琴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有人瞧不起修脚工作,认为是低贱的,陆琴是怎样看待这项工作的?
问题二:除了对修脚的热爱,还有什么使陆琴成为修脚大师?
问题三: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如果有人瞧不起你将来的工作,你会怎么办?(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任何职业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所以,职业不分贵贱,都值得我们去热爱,行业不分大小,认真钻研都能成为精英。
解决疑惑:(1)干一行、爱一行,是不是要求我们一辈子只能从事一件工作?
(2)怎样处理好正常的职业调整与干一行、爱一行的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点拨:干一行、爱一行并不排斥正常的职业调整。正常的、积极的职业调整有利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但我们不赞成盲目地、轻率地、频繁地跳槽。
结论:(1)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正确的职业态度;
(2)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观;
(3)培养干一行、专一行的职业技能意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学生学有所获,感悟分享
【作业布置】
上网搜集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的事例,并与同学分享该模范是怎样做到乐业、勤业、精业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联系实际——增强意识——能力升华——学以致用。
在教法学法上,以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用典型案例设置情境,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德育实效,使学生真正认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但如何将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真正的延续到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生活中,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